7月11日,記者從數字貨運平臺運滿滿了解到,截至7月9日深中通道開通10日以來,深圳與中山之間的貨運運距環比上一個10日(6月20日至6月29日)顯著下降了15%,凸顯了深中通道的開通對物流降本增效的規模效應。
譚先生在佛山經營一家運輸公司已有十余年,專注于深圳-東莞與中山-佛山-江門之間的貨物運輸,特別是電子配件及成品半成品等。自深中通道開通以來,他已經發了6單深圳出發去往中山民眾街道、三角鎮、坦洲鎮等地的電子貨物,“其中有兩位司機走的是深中通道,時間上比走虎門大橋或者南沙大橋快40分鐘,還避免了潛在的交通擁堵,對于貨物及時送達很有意義。”譚先生說。
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、公路貨運分會秘書長周志成指出,深中通道在短期內大大壓縮了車輛通行時間,節省了大量運輸成本耗費。“從遠期看,通道還將推動大灣區物流布局調整,充分發揮深圳科技研發和中山產業升級優勢,用更高效的物流連接助力形成‘深圳研發+中山制造’的產業合作新格局。”
深中兩地的產業互補性極強。運滿滿數據顯示,過去一年中,深圳發出的TOP5貨類包括配件零件、機械設備、快遞快運、數碼家電和家具家居,中山則為家具家居、快遞快運、配件零件、機械設備和食品飲料。深中通道的開通,無疑為兩地之間的產業合作開辟了新的通道,增強了產業協同性。
在物流降本增效的背景下,新通路與數字物流成為關鍵驅動力。周志成認為,隨著兩地距離的縮短,配合數字物流的不斷滲透,適應產業帶轉型發展需要,形成更具區域特色、符合市場需求、更加靈活高效的數字物流新場景,持續賦能區域中小企業,對于區域經濟降本增效提高投資吸引力,助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具有深遠影響。
常年穿梭于珠三角地區的貨運司機張明波,深切感受到了深中通道與數字物流帶來的便利。他最早在珠海的電子廠打工,后來觀察到珠三角發達的高新技術制造業、電子信息產業、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旺盛的貨運需求,也加入了貨運的行列,運用運滿滿平臺配貨。深中通道開通以來,張明波已經跑了兩次,他7月3日從深圳龍崗出發,通過深中通道去了中山小欖,5號又從小欖返回龍崗。張明波說,“路程節省了,時間寬裕了,就可以利用平臺靈活配零擔貨源,單程可以同時運幾家的貨,運費收益上可觀一些。”
文章來源:深圳特區報